5月28日讯,孙继海旗下“嗨球少年”青训营和球员及家长间的纠纷,闹得是沸沸扬扬,引得各方目光聚焦。媒体人赵震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。
赵震先谈到了嗨球和球员家长纠纷的本质。他说,小球员和嗨球签的是培训协议,并非职业合同,嗨球主张的是培训投入,而非违约金。按中国足协和国际足联规定,培训协议可提前终止,只要孩子家长工作生活有变,无法履行原协议就行。不过,原培训机构能主张培训投入。要是职业合同,18万都不算啥,1800万嗨球也能不让走。嗨球实际主张的就是培训投入,具体数额得走仲裁认定,流程漫长,家长能否承担时间成本是个问题。现实中,大家多选择调解,支付培训费拿自由身,且支付比例会影响未来青训补偿分配。双方解约条件默认均等,提前解约要付投入,被淘汰机构也不能要费用。
接着,赵震指出,很多人拿韦世豪事件和这次对比,其实是两码事。韦世豪离开鲁能时签的是职业合同,按当时规定,年满18岁可和任何俱乐部签职业合同,首签俱乐部向之前培训机构支付青训补偿即可,博阿维斯塔肯定向鲁能支付了,且后来鲁能也在韦世豪转会时主张了联合机制补偿。后来中国足协出了规定,球员18岁前在职业俱乐部连续4年受训,首签权在原俱乐部,但这规定只在国内有效。
最后,赵震强调,此次嗨球事件中,他最关注中国青训球员过早精英化问题。嗨球对球员一年投入大,因走精英队模式,但12岁就精英化太早了。他理解嗨球想法,国内有过早精英化风潮,不提早可能好苗子被抢,基层教练水平参差不齐,不早集中好苗子可能被练坏。不过,过早精英化机构和孩子都面临大风险,孩子青春期14、15岁后才开始,过早精英化难预测身体发育,没身体踢不了高水平。更大的问题是全国过早精英化会让很多孩子离开家庭、父母和社会,影响成长,特别是心理。大部分国家小球员14岁或16岁前不允许离开家庭精英化训练,中国有特殊情况,如何科学划分时间节点,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,是足协和大家该思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