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米兰官方宣布,主帅孔塞桑不再担任球队主教练,结束短短半年的执教生涯。去年12月30日接手球队的他,虽率队夺得意大利超级杯冠军,但本赛季意甲仅获第8名、无缘欧战的成绩,成为双方分道扬镳的直接原因。
孔塞桑的“短暂任期”与“成绩两面性”并存。上任初期,他以“4231阵型”激活莱奥与吉鲁的进攻组合,意大利超级杯决赛中2-1击败国米夺冠,展现“关键战能力”。但进入联赛后半程,球队“防守体系漏洞”凸显——场均失球达1.7个(意甲第9),且“连续5场不胜”(3平2负)的低迷直接导致欧战资格争夺失利。数据显示,其执教的31场比赛中,“面对意甲前六球队仅1胜”的战绩,暴露了“硬仗能力不足”的问题。
米兰的“换帅逻辑”折射“成绩压力与战略转向”。俱乐部在声明中提到“感谢贡献”,但未掩饰“对联赛表现的失望”。特别在“马尔蒂尼离任后的重建关键期”,意甲第8的排名创下“2013年以来最差联赛战绩”,球迷满意度跌至“近十年最低值”(《米兰体育报》民调仅28%支持率)。此次换帅被视为“止损之举”,为阿莱格里的回归“清理障碍”,后者“注重防守与联赛稳定性”的风格,被视为“挽救低迷的关键”。
孔塞桑的“战术遗产”与“团队管理争议”。其“高压逼抢+快速转换”的理念曾让米兰“场均跑动距离提升1.2公里”,但“球员体能储备不足”(主力球员平均出场时间超3000分钟)导致“赛季末段崩盘”。此外,“弃用本纳赛尔”“与管理层在引援方向上分歧”(如坚持引进边锋而非中卫)等决策,加剧了更衣室矛盾。《晚邮报》披露,部分球员对其“军事化管理”(如禁止社交媒体)感到压抑,这成为“成绩滑坡”的隐性因素。
“换帅后的重建挑战”与“球迷期待”。随着罗马诺确认阿莱格里签约,红黑军团正式进入“二进宫时代”。新帅面临“阵容老化”(吉鲁、克亚尔等老将合同到期)与“财政公平限制”(夏窗预算仅4000万欧元)的双重压力,需在“防守重塑”(目标场均失球≤1.2个)与“青训提拔”(如重用科隆博)间寻找平衡。球迷论坛上,“期待阿莱格里重现2011年辉煌”与“担忧战术过时”的讨论激烈,反映出“希望与疑虑”并存的复杂心态。
这场“半年即终结的执教实验”背后,是米兰“后功勋时代”的转型阵痛。正如俱乐部CEO富拉尼所言:“孔塞桑的离开不是失败,而是重建路上的必要调整。我们需要一位更了解意甲、更能整合现有资源的教练,带领球队重返正轨。”
在圣西罗的教练席上,孔塞桑的战术板已被收起,取而代之的是阿莱格里的“经典4312阵型图”。对于米兰而言,换帅是“告别过去”的句号,更是“重新出发”的逗号——而所有的答案,都将在阿莱格里的首堂训练课、第一次战术布置中,逐渐清晰。
截至发稿,孔塞桑已离开米兰内洛基地,其下一站动向尚未明确。而米兰官网的“教练招聘”页面,已悄然替换为“欢迎阿莱格里”的倒计时海报——足球世界的聚散有时,但对红黑军团而言,不变的是“重返巅峰”的渴望,以及为此付出的每一次选择与改变。